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有几点

2025年01月06日 阅读 (4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发展的角度,对这一重要思想进行追根溯源的探讨,对于我们深化理论自觉、增强理论自信,扎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向国际社会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此后,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国际战略思想体系。撮其大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现实状况距离这样的目标还相当遥远。只有到了“天下为公”,即人类能够对于社会财富进行共同控制的时候,这样的理想目标才能算是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实现。理想之所以成其为理想,就在于它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而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之上,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已经明显出现这样的定势上,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品格和实践品格。在现实的国际社会中,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每付出一滴心血或汗水,都是在实打实地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只要我们像雕刻金石一样锲而不舍地干下去,像愚公移山一样持之以恒地干下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二是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矛盾。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消除阻碍、破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霸权主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根本、最严重的威胁。因此,习近平同志在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时,多次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冷战思维、强权政治、单边主义或新干涉主义。

三是明确了中国倡导的国际伦理原则。概括地说,这个原则就是共同生存、共同管理、共同发展。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各国的事务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世界上的事情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世界的命运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中国倡导彼此尊重,主张各国人民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倚强凌弱。中国倡导发展成果共享,主张各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反对零和博弈。中国倡导共享安全保障,主张各国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反对单打独斗和迷信武力。

四是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方位。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

五是明确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方略。中国将永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率先恪守自己倡导的国际伦理原则,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会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都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