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宫讲的是什么故事

2025年02月04日 阅读 (52)

《坐宫》是一出大家熟悉的宫廷戏,可是戏迷们是否感觉到,这出戏散发出的并不是雍容华贵的宫廷气氛,而是一种似曾相识的“市井味”。

坐宫讲的是什么故事(1)

《坐宫》是全本《四郎探母》中的一折。讲的是宋辽交兵于雁门关,失落番邦隐名埋姓十五年的杨四郎想过营探望老母佘太君,为此他不得不向铁镜公主袒露真实身份,最终得到公主谅解,决定从肖太后那里盗取令箭放驸马出关。

这是辽宋时代后宫生活的一个片断,而公主与驸马口中的语言却分明带有远不是高雅的“市井味”。公主见到眼中含泪的驸马,追问有何心事。驸马忙加掩饰,公主说,“你说你没有心事啊,那么你看你那眼泪儿还没擦干净呢”。驸马立即背过身去拭泪,公主笑曰:“现擦可也来不及了不是!”公主猜测杨四郎的腹内机关时怀疑他另有所爱,驸马深受委屈而落泪,公主笑话他说,“瞧你这爱哭的劲儿,猜的不对我再另猜不就得了么。”这些话分明是邻居家夫妻之间的逗笑取乐么。

当杨延辉表示他不是“木易”之后,公主吃了一惊,大有上当受骗之感。她立刻变脸,厉声说道:“哈哈!自从你来在我国,一十五载,怎么着?连个真名实姓都没有?你今儿个说了真情实话便罢!如若不然,奏知母后,哈哈,哥哥儿啊哥哥儿!我要你的脑袋使唤!你可害苦了我啦!”当驸马诉说心事时阿哥要撒尿,驸马埋怨道,“你不要在阿哥身上打搅啊。”公主不满地回答说:“你说你的,难道还拦得住我儿子他不撒尿吗?”

这略显“粗糙”的话哪里是“金枝玉叶”说的呀!倒是有点市井泼妇的味道了。这番话不是很自然地会联想到老北京大宅门里主事的大少奶奶的泼辣作风么?

坐宫讲的是什么故事(2)

驸马怕公主走漏风声,于是叫她发誓才能说出实言。公主跪在地上唱道:“我若是走漏了他的消息半点, 三尺绫自悬梁尸不周全!”驸马这才把真相和盘托出。最后,公主准备盗令箭帮助驸马出关,可又担心他一去不归,于是要求驸马也要起誓:“适才叫咱盟誓愿,你对苍天就表一番。”于是,杨延辉也发了“毒誓”:“我若探母不回转,黄沙盖脸尸骨不全。”

说起“起誓”,这也是市井平民常见的习惯。你也许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我要是骗了你,出门就叫汽车××!”这就是平民百姓中常见的“毒誓”,是过去人际关系中建立信任的常见说法。《坐宫》中公主用“起誓”取得丈夫的信任,了解了真情;而驸马的“起誓”打消了妻子的担心,得以出关探母。很显然,当初编写戏文的人是很懂“市井文化”的,于是信手拈来地拿来解决了这一戏剧冲突。

一出《四郎探母》看不出辽宋的政治斗争,倒像是两家人的悲欢离合。你看,佘太君见到十五年前失散的儿子,并没有介意他投靠辽邦,首先关心的却是“夫妻恩爱不恩爱,公主贤才不贤才?”这不是市井百姓的生活写照吗?传统剧目演的虽然是历朝历代的故事,但是细细看来其实说得都是家长里短。

坐宫讲的是什么故事(3)

《坐宫》只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流传至今的京剧传统剧目几乎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市井味”,比如老戏《珠帘寨》,讲述唐王被困,派大臣程竟思携带财宝请在沙陀国称王的李克用出兵相助。李克用爱财收了财宝,却不出兵。程最后利用李克用“惧内”的毛病,搬出两位皇娘才迫使李克用出兵。“怕老婆”是市井平民津津乐道的话题,至今还有“妻管严”之笑谈。于是引发出李克用的各种狼狈不堪,情节近似荒诞。然而,这样一出格调并不高雅的戏却成为京剧大师谭鑫培的名剧流传至今,那段“昔日有个三大贤”也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

这正是传统骨子老戏所带有的时代烙印。“市井味”的确有不够高雅的一面,但总体上还是生活在北京这样大城市的普通居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诉求的特殊体现。他们大多数人文化水平不高,但又知书达礼,他们生活在底层,却又见多识广。传统戏的编剧者也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也带有“市井味”,因此他们不可避免地用市民的审美尺度、感情和诉求来编写剧本;同样作为城市居民的演员在二度创作和表演中也势必强化了“市井味”。这种接地气的艺术自然得到民众的认可。

京剧能够在近二百年在北京等大城市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第一大剧种,这恐怕和它的“市井味”是分不开的。而源自元代的昆曲走的是典雅的路子,成为文人书斋里的玩物,曲高而和寡,如今已经快销声匿迹了。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