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书是指我国古代图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的第三部。
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的一类书,经史子集中的子部。这一类古典书籍,成为子书。子书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书,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等。
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书,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书,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书,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书等。
古时各学派介绍: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人物,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後亦指崇尚黄帝、老庄之说者。
释家:释家即佛教。
法家:战国时的学派,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为主,以李悝、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
兵家:古时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
农家: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
术数:术数,谓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的气数和命运。也称“数术”。
类书:辑录经、史、子、集各类著作,所收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无所不包。综合性的大型类书,就是古代的百科全书。类书起源于三国时代,有魏文帝曹丕命儒臣所编成的《皇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