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万圣节!
一起来看看中外“鬼节”的精彩吧!
—节日气氛—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鬼节。 传说这一天鬼魂全部放出阴间,人们普遍进行祭鬼活动。 中元节除了祭祀祖先外,还有很多禁忌。 在这一天,我们总是格外小心,生怕触碰什么禁忌会带来厄运,所以鬼节显得格外隆重、庄严。
※万圣节※
在国外的所有节日中,最让童心未泯的孩子和大人们欢欣雀跃的除了圣诞节之外,就是万圣节了。 万圣节最初与祭祀习俗有关,但逐渐发展成为当今娱乐性很强、以狂欢节为主要特征的节日。
——节日的由来——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半,民间俗称“鬼节”,佛教称“盂兰盆节”,道教称“中元节”。 关于它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道教有三官:天、地、水。 中元节源于地方官员赦罪的说法。 地方官员的生日是中元节。
佛教认为,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 讲述了释迦牟尼的弟子莫德莲因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于七月十五向四方僧人祭祀,为母亲赎罪,最终使母亲获得解脱的故事。
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对“善死”和“孝”的重视。 “中元节文化”承载着这一理念,使其在历史的洪流中经久不衰,一直传承至今。
※万圣节※
万圣节前夕(又称万圣夜、万圣夜)是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10月31日,万圣节前夕也被我们称为Halloween。 关于万圣节的由来,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死去的人的灵魂会在这一天回到人间寻找替代品。
为了防止祖先的鬼魂夺走他们的生命,人们点燃火把,并用各种动植物装饰自己,以吓走鬼魂,避免灾难。 这也是万圣节化装舞会的由来。
—节日习俗—
※中元节※
鬼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祖。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通过烧纸钱、点燃蜡烛等方式来缅怀祖先、祭祀亡灵。 近年来,随着国家倡导文明祭祀和绿色环保,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鲜花祭祀或网上祭奠,表达哀思,传承中元节文化。
其次,放河灯也是一种广泛流传的习俗。 人们把一盏莲花形的灯放入水中,让它漂流,以拯救水中的鬼魂。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 每逢农历七月,各大寺庙香客、信徒络绎不绝。 有人前来烧香祈福,也有人与师父一起念经,求救亡灵。 愿他们早日得乐,脱离六界之苦。
※万圣节※
南瓜灯几乎成了万圣节的象征。 为什么会有南瓜灯? 事实上,就像我们放鞭炮吓走年兽一样,为了吓走万圣节的鬼魂,人们用植物果实和块茎雕刻出可怕的面孔,并将其放在门前。 因此,经典的南瓜灯就诞生了。
万圣节化装舞会也是这一点的象征。 这一天,年轻人会穿上各种花哨的衣服,无论是吓人的、漂亮的还是怪异的,各种款式都有。
那天晚上,孩子们会穿上戏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讨要糖果,嘴里说着“trick or treat”。 当遇到不愿意配合的大人时,孩子可以有理有据地“作恶”。
“中元节”不精彩吗? 看鬼片! 对于生性不喜欢热闹的年轻人来说,最适合他们的万圣节传统就是聚在一起看恐怖片。 虽然可以随时看电影,但在这样的节日气氛下,绝对会是一次新鲜独特的体验。
—节日美食—
※中元节※
硒粉
中元节这天,东莞有吃米粉的习俗。 色粉是东莞寿宴上的传统食品,寓意长寿、吉祥、长寿。
花墨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前,民间妇女进行捏面活动,以晋北最为盛行。 送给晚辈的花馍要做成羊的形状,称为绵阳,意思是小羊跪下吸奶,希望晚辈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送给长辈的花馍要做成人形,称为面羊。 吃面的男人,寓意家中子孙满堂,福寿双全; 送给老百姓的馒头,要做成鱼形,称为鱼面,寓意多年有余。
鸭子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全国各地都有吃鸭子的习俗。 为什么? 原来,“鸭”就是“按”的意思,是谐音。 吃鸭子是镇鬼的。 另一个传说是,活着的人应该送一些鸭子下去,让鸭子游泳并把它们带回来。
扁平食品
在江苏省,许多村民在中元节吃扁食(一种用面粉和糖制成的簸箕形状的食物)。
水饺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中元节吃“饺子”,这是一种类似春卷的食物。
※万圣节※
万圣节的重头戏是在餐桌上。 你不仅要准备美味的食物来招待前来捣乱的“小恶魔”,还要为这个特殊的节日装饰你的餐桌。 万圣节必备的食物有几样:南瓜饼、苹果、糖果,有的地方还准备上等的牛羊肉。
糖果
“Trick or treat”中,最经典的万圣节糖果是橙色、棕色和黑色的包装,大多是鬼魂的形状。
南瓜派
南瓜派一直是美国南部初冬最常见的食物,只不过更适合万圣节而已。 除了南瓜饼,南瓜子也是常见的节日小吃。
苹果
11月1日除了是西方传统的万圣节外,也是古罗马的一个重要节日——波莫纳。 波莫纳是“果树之神”,掌管所有果树的生与死、丰收与失败。 罗马人统治凯尔特人后,将波莫纳节与元旦结合起来,形成了万圣节吃苹果的习俗。
与西方万圣节的欢乐热闹相比,我国传统的鬼节虽然是安静的“鬼节”,但也有许多丰富有趣的民俗形式和深刻的文化意蕴。 只要我们认真理解,相信您也会喜欢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不亚于外国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