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2.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概括文段大意。
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4.根据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中人物的做法、性格、品质进行认识、评价。
5.探究古文中经典语句的现实意义;根据文章内容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一、概括文意
1.揣摩标题,领悟内容。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大多能揭示文章重点内容,暗示文章主旨,启迪行文思路。
2.理清思路,了解结构。大体辨明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3.确定文体,把握特点。不同体裁的文章,表现中心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阅读时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把握文意。如叙事性文言文可以按“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的程序展开阅读,而议论性文言文则可从把握论点入手,进而弄清论据,分析论证思路。
4.精读首尾,体味主旨。人们常常说“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还常说“卒章显志”“结尾点题”。由此可见,文章的首尾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阅读时揣摩首尾,能体味题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意。
二、内容探究
1.审清题意,把握要点。题意是答题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否则,答案与问题就会风马牛不相及。
2.扣住文本,有的放矢。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答题时观点应来自文本,不能天马行空地随意发挥。
3.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由于这类题目一般有字数限制,故绝对不能写太多的闲话。所以在答题时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直接入题,且观点必须具有探究性,这样,才能体现出考生个性阅读的意义。
4.结构完整,表达充分。答题时必须周密思考,审慎落笔,做到有头有尾。
三、感悟延伸
1.认真阅读选文。要有针对性地反复阅读选文,理解文中内容、情感,再结合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善于捕捉信息。要运用恰当的组合,对词义、人物、事件、主题思想或文学形象等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形成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要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当然还要考虑观点的正确性。
4.组织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通顺流畅。
(一)(2018·江苏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o):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B.而或长烟一空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C.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
4.填空和解答。
(1)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参考答案】1.(1)日光(2)愉快(3)全,都
(4)能够
2.C
3.(1)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
(2)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4.(1)观返照吸江亭听晚梵声出松杪
(2)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2018·江苏苏州)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①、杨循吉,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②,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诗,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第,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③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
【注】①沈周: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杨循吉: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②馆选: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③癯(qú):瘦。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
B.
C.
D.
E.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②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3.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徐祯卿成才的原因。
【参考答案】1.CD
2.①(徐祯卿)天资出众,家中未藏一本书,却没有不通晓的(知识)。
②唐寅把他介绍给了沈周、杨循吉,(徐祯卿)因此出名。
3.天资聪颖,与名士交游,饱读诗书,博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