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吃饱饭才能生存,吃好饭才能健康。
易经中有一卦叫“颐卦”,它也是在讲吃。
颐,是腮和下颌的合称。有颐养之意。
颐卦上下两个阳爻象嘴唇,中间四个阴爻象牙齿,所以取颐的卦义。它是一个很典型的象形卦。
颐卦上艮下雷为山雷颐,艮为止,雷为动。一动一止,不是在说话就是在吃东西。
那么在这看似很平常的生活举止中,颐卦启迪了我们哪些养生智慧呢?
1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看到贞吉俩字,我们就应该想,怎样做才能符合贞吉。
颐卦的彖辞说:“颐,贞吉”,养正则吉也。正就是正派的德行,正确的饮食之道。
观颐有两层意思:一是观其所养,二是观其自养。
“观其所养”就是说别人会观察你是只顾自己,还是会照顾别人。
现在很多人去用餐,一坐定,眼睛就扫来扫去:哪个菜比较好吃?不等别人下筷,二话不说,就专吃那个。这种人是不大会照顾别人的。
一个人只知道照顾自己,他永远是自私自利的。他的事情通常是做不好的,别人也不愿意跟这种人来往。
一个人,即使看到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他也会先让别人品尝。他会看看在座的哪一个人喜欢吃或应该先吃,他就让给那个人吃,这个人就了不起。
观其自养就是你自己吃饭的吃法。
有的人吃饭的时候,从头到尾讲个不停,搞得口沫横飞。有的人吃饭的时候用筷子东戳一下西戳一下,汤一端上来就好像要在里面洗筷子一样。
如果跟这样的人吃饭,哪里还有什么胃口呢!
自求口实这一句是至关重要的一句。口实:指实物,这里除指食物之外,还包括一切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活资料。
自求口实意思就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的食物才是最甜美的。虽然吃饭很重要,但是中国人绝不吃那种嗟来之食。
自求口实就是告诉我们要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山有行止之意,雷有警示之音。吃饭时要动静有节。
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一点声音都没有,人家对他的印象大概不会太好,因为他太拘谨了。吃饭的时候还拘谨什么呢?任何事情都要恰如其分。
你要咀嚼东西,难免会发出声音。
如果毫无顾忌,发出的声音特别大,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太没有修养了。
再者,尽量不要边说话边吃东西,因为这样会造成消化不良。
饭桌上说话最好要谨慎,一句话说得不好,可能就会搞得大家都没胃口。
还有更坏的情况,因为一句话的事儿,几个人打了起来,掀了桌子,甚至进了局子。
俗话说得好:“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吃饭时千万要小心说话。
“节饮食”,这个“节”就是要节制,对我们身体危害最大的就是暴饮暴食。其实吃饭最要紧的原则就是定时定量。
现代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没有规律和节制,三高等亚健康人群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我们身体的五脏有它自己的生理时钟,你如果不按照这个时钟规律,胡吃海塞,不分时候,不加节制,必然会自作自受,疾病缠身。
3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义大矣哉!
“天地养万物”,这个“养万物”主要告诉我们:天地是不求回报的。而圣人也是如此。
圣人就要替这个社会培养贤达人士,同时尽其所能地帮助百姓。
如果只知道自私自利,只知道照顾自己,那还算什么圣人呢?
所以孔子在阐述颐卦的时候,刻意加了一句:颐之时大矣哉!
意思即是:人在吃饭的时候,即使是皇帝的差遣也可以拒绝。“颐”的那种时机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先求自己吃饱了,然后就要照顾别人,关怀别人,要推己及人。一方面颐养自己,一方面还要颐养别人。
所以说,人要常怀感恩之心,不要以为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做人不能知饱不知饥,君子要有颐养天下的胸怀。
养生之道关键在于养心,其次养身。身心皆养才是养生。
自食其力养其身,奉行贞正养其心,慎言语,节饮食以行其颐养之道,效法天地颐养天下。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