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宗教画家,他擅长白描人物,他比吴道子晚出生300年,但画技可谓吴道子第二。他就是北宋宫廷画师武宗元。
武宗元,初叫宗道,后改名宗元,字总之,死于 1050 年,河南白波人。家世儒业,官至虞部员外郎。长于道释人物、曾为河南开封、洛阳等地寺观作壁画。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放大
据《图画见闻志》卷三记载,他在洛阳广爱寺临蔡吴道子文殊普贤大像,将其绘成为小幅,“其骨法停分,神观气格,与夫天衣缨络,乘跨部从,较之大像,不差毫厘”。当时有“武宗元,宋之吴生也”的说法,但另一方面,武宗元也对吴道子的画法进行改革,“大像”“蹙成二小帧”,实质上隐含了从北宋中期开始,道释人物画大、小幅画转捩的趋势,这成为后来李公麟不作壁画的前导。
武宗元现仅存作品《朝元仙仗图》卷,内容是道教中帝君及部从朝谒最高神的队形,可能是为壁画所作的稿本,在这幅图中,人物从左向右排列,以东华、南极二帝君居中,神将前后开路护卫,金童、玉女、仙伯等不同类型也位于行列之中,有的手中拿着仪仗法物、多数人物上方都加有榜题,体现了壁画的特色。帝君形象威严持重,深具风范;女仙相貌端丽,但表现却千人一面;男仙则各具特色;神将则具唐人风格,星虬须威猛之相。整个队伍统一于行进之中,神态各异,彼此顾盼,形象呼之欲出。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
《圣朝名画评》中对武宗元的评价是:“武员外学吴生笔,得其闲丽之态,可谓睹其奥矣。而品第不至于高,益得无意乎?夫若千乘万骑出彼入此,气貌风韵不有相类,则益得之矣。武虽可以齐肩接迹,无甚愧之色,必求定论,故有优劣。然气格不群,优入画域、亦列神品下。”
这一时期的人物画家很少有传世作品,当时人物画坛被吴道子画风影响。流传下来的一些帝王像诸如《唐太宗像》《宋太祖像》等再现了当时传神写真的技艺。
1978年苏州瑞光塔发现一具木函,这为研究宋代道释画提供了参考价值,木函内写的“大中祥符六年四月十八日记”题记,可说明木函绘制时间应该是在北宋时期。画于木函四面的四天王,每面长 124 厘米,宽 425 厘米,先用墨线勾勒后再施以重彩渲染,线描错落有致,富有气势。持国、广目、多闻、增长四位天王分别拿着剑、斧、塔等法物,具有威猛的神色和强悍有力的身躯,形象呼之欲出。文献记载武宗元画的擎塔天王“身若出壁”,从这些无名画工的手笔中也能看出当时不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