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著名僧人,例如禅宗的开创者达摩祖师,说出菩提本无术的六祖慧能,又或者是易经大师鸠摩罗时。但真正能排在榜首的就只有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也就是西天取经的玄奘法师。
与唐僧不同的是,玄奘法师的西行录要比小说中描绘的更精彩,那玄奘法师到底凭什么排在榜首呢?在真实的西游中,孙悟空到底代表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玄奘西行。
玄奘法师与唐僧有相同的经历,也是自幼父母双亡,投身进入了佛门之地。在隋朝时期啊,想要成为僧人,要参加一场严格的选拔,因为玄奘年幼,所以不能参加考试,每次选拔时就只能站在蒙边服务。公元614年,隋炀帝任命大理寺清郑善果为主考,让他挑选27名年满18岁的僧人剃度。来到净土寺后,他看玄奘的眼光清澈,相貌端正,就无意之间问了一句,说,你为什么要入佛门?当时的玄奘只有11岁,大概就是五年级左右,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意义远绍如来,近光以法,意思就是求取真经,普渡众生。听到这个答案后,郑善果破例为玄奘剃度。此后,玄奘就正式成为了一名僧人,开始四处游历广大百家学问。
到了公元618年,也就是杨广被杀的这一年,玄奘像是得到了什么指营一样,他一路来到长安,并成为了长安城内有名的僧人。在这个时期,高僧们对修行产生了大量争论,就例如阿赖耶舌的形成什么意思呢?在经文中说,人身上的感官系统可以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六种。第七种叫做莫那,第八种就叫做阿赖耶氏,也可以理解为是成佛的关键。那到底如何成佛呢?因为金融残缺的缘故,所以大家各抒己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唐朝建立后,长安变成了国际都市,一时间四方来朝,整个长安城内到处都是来自各国的僧侣,其中有一位叫做波波,波波来自于印度,他在讲法的时候曾经说过,他说在印度有一个叫做纳兰托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在这个寺院里的界贤法时通晓所有的佛法理论。得知这个消息后,玄奘就产生了西行的想法,他先是找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僧人,并一同向朝廷提出了西行的想法,但可惜的是,现实中的唐太宗并没有和玄奘结为兄弟,而且还驳回了这个方案。不过玄奘也没有向朝廷妥协,而是秉承着远绍如来,近光以法的理念,决定偷渡出关。
公元627年26岁的玄奘只身一人从长安走到了凉州边塞,期间在成都时曾遇上了一位流浪的病人,玄奘将他送到了当地寺院救助,他则送给了玄奘一部只有260个字的经书。在西游记中,唐僧依靠孙悟空取得了真经,在真实的玄奘西行中,就是这本心经填补了孙悟空的位置。自古以来,心经都是比较重要的经典,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时,亦复如是。其中的色指的不是情色,而是世间一切的事物,空指的不是戒色,而是万法皆空,意思就是世间一切皆为幻想,想要破除心魔,就要看透幻想。我们在追求一个境界时,总想着找到一个方法,但其实这样就误入了歧途,就像是成功不可复制一样,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取胜的方法,那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得到呢?
四个字,万法皆空,也就是悟空领悟空的境界,这个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话说回来,因为玄奘是偷渡,所以在凉州时就受到了通缉,而且。一出门就遇到了一个凉州官吏,这个人叫做李昌,他见到玄奘后,问他是不是公文上的通缉之人,随后就直接撕毁了公文,并让玄奘连夜动身,别再有任何迟疑。原来这个李昌也是玄奘的支持者,于是他连夜出发,但苦于无人领路,在天亮时来到了一处寺庙求助。他跪在弥伦佛像前诵读经书,不久后发现身边多了一位胡人,这个人叫做石潘陀,成为了玄奘的第一个弟子。
就这样,石盘陀带着玄奘绕开了玉门关,沿着葫芦河上游一路来到了戈壁滩。与小说中记录的异样出关之后的夜里,是潘陀也动了杀心,他觉得路途太远不可能到达,又怕玄奘被抓后出卖自己,于是就想着一不坐二不休,干脆杀人越货。玄奘也察觉出了异样,开始起身诵经。没过一会儿,等不及的石叛陀说出了想法,听完之后,玄奘就发了一个毒誓,石叛陀这才离开。这次玄奘又只身一人踏上了西行之路。第二天,玄奘独自在沙漠中行走,没有目的,也没有水源,眼前只有森森的白骨。在水带倒空后,玄奘陷入了绝望,并产生了东归的想法。大约往回走了十多里,他突然想起了自己定下的誓言,宁可惜就而死,其归东而生。
想到这里,他停下了脚步,又开始诵经西行,不过很快就昏在了马背之上。再次醒来后,玄奘发现眼前是一片绿洲,这匹老马是他在出关时一位僧人相赠,所谓老马石途,玄奘这才捡回了一条命。走出800里流沙后,他来到了第一个国家一五,大概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在伊武国旁有个高昌国,是当时的西域强国,国王叫做麴文泰。不再计划的路程之中,年轻时的麴文泰曾经去过中原,看到了长安和洛阳的繁华,于是自此之后就开始让高昌汉华,现在整个高昌国内都充满着汉文化的气氛。听说了玄奘的故事之后,麴文泰就请来了玄奘,希望他可以留在这里,但玄奘执意西行,麴文泰又不想放人,双方就这么陷入了僵持,无奈之下,玄奘开始绝食抵抗,一连三天,高昌王都亲自送来食物,但玄奘却宁愿饿死。到了第四天,高昌王也被玄奘感化,随后两人在佛像前结拜,玄奘也答应高昌王取经回来后要在这里讲经三年,于是就这样高昌。光给玄奘准备了特制衣物和亲笔国书,以及绸缎、马匹、随从和路费。在玄奘出发的这一天,高昌国王和都城的僧人、大臣、百姓一路送到了都城边缘,两人挥泪而别,就像是送别老友一样。此后,玄奘的队伍一路西行,路过了龟祠、葱岭,在冬天时到达了灵山,大概就是昆仑山的附近。这里的山路崎岖,到处都是冰雪和狂风,但没办法,他们依旧要登山,白天登山,晚上就睡在冰面之上。大概七天的时间,整个队伍损失了将近一半。
经此一难后,他们终于走出了西域,在高昌国书的加持下,一路上畅通无阻。往昔路过小孤城、白水城、中安国、西安国以及火国,这个国家的管理者叫做打渡,而打杜的夫人就是高昌王的妹妹。可惜玄奘到达时,高昌王的妹妹已经去世,打杜又娶了一位年轻的女子,结果这个妻子和他的儿子私通,并用毒药谋杀了打杜。离开回国后,玄奘深感人心险恶,更加坚定了求精的想法。直到公元628年的秋天,玄奘终于进入了古印度地界,抵达之后,身边护卫返回了草原,只有两名弟。子留在身边。渡过印度河之后,玄奘来到了犍陀罗,这里曾经是佛教中心,不过玄奘到来后发现这里的寺院荒芜,到处都是破败的佛塔,询问之后才发现他们信仰印度教,并告诫玄奘应该赶去。纳兰陀还是同样的地名。古印度大概有70多个国家,玄奘停留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曾与高僧讲法,也遍访了名胜古迹,在公元629年的秋天,还碰到了一伙强盗。有意思的是一个叫做智那普底国的地方,智那普底的汉语就是中国之地,他们说曾经这里的统治者是一位来自于中国的王子。
公元631年,玄奘看到了恒河,并来到了阿耶木驱国。在这里,玄奘碰上了整个西行中最大的劫难。在他朝办完圣器后,突然从河边杀来了十来船的强盗。这会强盗信仰突起,女神在每年的秋天都要杀一个俊美之人,而玄奘就是他们这次的目标,于是他们就把玄奘绑在了一个祭坛之上。与西游记不同的是,玄奘没有悟空,于是只能悟恐,听起来有些绕口。他在祭坛上读经诵法,不久后,突然天降大变,黑风四起,强盗们认为这是天降神怒,只能四散而逃。公元631年秋天,历经四年的跋涉,玄奘终于抵达了纳兰陀。在他抵达后,这里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到处都是举着花盆的僧侣,在这些僧侣的中间,就是他心心念念的界贤法师。界贤法师说自己等了玄奘很久,可以说自己这一生就是在等他取经。想到长安城内的僧人和眼前的界贤,玄奘似乎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天命,于是他停留在了纳兰陀,白天与僧人辩经,晚上就翻读经典。几年后,玄奘几乎成了这里的汴京第一人,而经书也早已翻了个遍。在公元639年的一天夜里。玄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纳兰陀寺外荒芜一片,寺庙火光冲天。醒来之后,他认为这是隐喻,这个地方十年之后即将动乱,已经14年了,自己应该回去了。
公元614年,玄奘决定返回,统一北印度的戒日王听到后,就将玄奘请了过来。这个戒日王可以媲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个相当有名的君主。建日王见到玄奘后,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准备在都城召开一场辩论会,请王朝中的所有僧人来与玄奘辩京,这个可能是印度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辩金会。在大会召开的这一天,玄奘登上讲坛,他边讲述自己的观念,又边让人在门外挂了一份论点,如果有人能够将自己辩书,自己甘愿斩首。就这样整整五天没有一个辩论者出现,这个时候玄奘的造诣就已经超过了老师界限。
此后,玄奘被人奉为大成天,一个外国僧人面对不熟悉的语言和文字,竟然能成为一代佛学宗师。我们打游戏常说偷家,玄奘可以说是偷家第一人,因为当地人不舍得玄奘,所以就产生了以下一段对话,有位僧人说,佛陀在此降生,可见这里才是。徒地,为什么还要回去呢?玄奘说,太阳照临南瞻部洲是为了什么呢?孙立说,未出黑暗那我也是这样。在回程中,也与西游记一样,读印度河时,从乌江经书与印度植物的种子撒罗河内。在公元642年时,玄奘又一次来到了高昌国,准备完成自己的约定。结果听闻高昌王早已去世,高昌国归向了大唐,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于是玄奘不再绕路,开始向着大唐行进。在回去之前,玄奘向朝廷写了一封信,这时唐朝的使臣早已安排好了接下来的行程。公元645年,玄奘抵达长安,整个长安城的百姓直接堵住了街道,将军和县令在门口迎接。在这一年,太宗也以极为隆重的礼仪接见了玄奘,请他讲解这一路上的剑闻。
这19年来,佛法争论愈加严重,唯有易经才能找到破解之法。至此,玄奘开始易经。易经听起来简单,其实复杂的很,只一家师定论,就有100多万汉字,像这样的书籍,他一共带回了657部。尽管太宗想要玄奘还俗做官,但玄奘依旧秉持着远绍如来近观。将以法的理念一心放在了易经的工作中。太宗去世后,唐高宗也是对玄奘礼玉有加,在公元652年时,还专门为他修建了榆树石塔,这也就是后来的大雁塔。在这个时期,玄奘几乎成了高宗的精神导士,在百姓中的威望也达到了极为罕见的地步。公元663年,大波热经封笔,玄奘也似乎察觉到了异样,他说,我来玉华寺本为了般若,如今已经一成,我的生命已尽,我死后料理我的后世,务必减省,可以用粗袭裹身发送,选择山涧僻静之处埋葬即可。弟子们听了十分哀切,擦着泪水说,师父经历尚可,容貌也与往日无异,怎么忽然说出这样的话来?玄奘说,我自己的事自己知道,你们怎能明白?公元664年正月一日,玄奘说,我今年已63岁,一定要死在这寺里了。
这19年来,他翻译了佛经74部,1335卷,不到半个世纪的功夫,做了别人几辈子的事。在元寂前的几日,玄奘经常会做一些奇怪的梦,有莲花,有天人,他都一一记录了下来。2月4日,在玄奘身旁的明葬禅师看到了两个,身高一丈。的小人,他们手捧莲花明藏,也说不清楚是真是假。到了第二天半夜,身旁弟子问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院,不,意思就是你能成佛吗?玄奘说得生愚帝。他停止了脉搏,此后安然离世。远在朝堂的高宗听闻后,不仅连连感叹正是国宝矣,在玄奘的一生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远绍如来,近光以法的任务,一个是悟空的境界。
明白自己的目标,消除自己的幻想,平等而又纯粹的看待万物,喜乐与悲哀或许都是遮蔽双眼的一场幻想。而至于行善,至于诵读,都是在理不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