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里面的平行世界是什么意思啊

2024年07月06日 阅读 (50)

瑞士著名心理学大师荣格先生说过:“谈到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且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

荣格先生生活的年代,最前沿的物理学就已经是量子物理了,只不过,当时的量子物理应该还只是雏形,所以荣格先生作为非专业人士,将量子物理归类为原子物理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荣格先生想表述的是,《易经》已经接近量子物理学了。

说起量子物理,有两个比较广为人知的词,一个是“薛定谔的猫”,一个是“德布罗意波”。

很多人都听说过“薛定谔的猫”,但是不一定了解。简单来说,就是这位叫薛定谔的物理学家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将一只猫和有概率发生核辐射的物体放在一起,因为那个物体是有概率通过核辐射引发装置杀死那只猫,所以猫的生死是有概率的。至于是生是死,只有看过了才知道。

而德布罗意波,正确叫法应该是实物波,因为是德布罗意提出来的,所以又叫德布罗意波。高中物理课就会提及,但是不会深入了解,大学物理课讲的会比较详细一些。为了方便理解,我还是简单描述,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实物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例如人,粒子性太明显了,一个人两个人,没有1.2个人。而波动性就比较玄幻了,明天我会做什么?我可能还是打字,也可能去爬长城,还可能开私人飞机环游世界,还有可能将中国国旗插在火星上…确实有可能,只不过概率不同,打字的概率95%,爬长城4.5%,开私人飞机环游世界概率0.49%,将中国国旗插上火星,0.000000001%?管他呢,确实有概率吧。

上述两种“玄幻”理论,都归为量子物理。由此,近代物理学还提出了“平行世界”的说法。从那只猫和放射性物质放在一起的瞬间,分裂出了两个世界,一个世界里,猫已经死了,而另一个世界里,猫还活着。当人们观测结果的时候,其实是我们选择进入了其中的一个世界。而这些平行世界的产生,归根溯源,就是因为实物具有波动性,也就是概率。

说了三大段,不知道我有没有表述清楚。如果你懂了,你就进入了懂的世界,如果你没懂,你就进入了不懂的世界。哈哈。

好了,虽然我是位理科老师,但是我写的文章毕竟是与大家共同品读《周易》的,再不回到《周易》上,就真的跑题了。

那我们一起来看系辞下传这一句: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典”是“典范”的意思,“要”是“纲要”的意思。这句话是评价《周易》这本书的。孔子说,这本书啊,不要就直接把它表述的当成一成不变的典范纲要,而是要看到它的变数,选取适合的路走下去啊。

对占卜有一定了解的人,应该也知道这句话的重要性吧。如果占出“老阳”“老阴”,可以不变,也可以变通。也就是咱们老百姓沿用至今的“变卦”。

其实,仔细想来,“变卦”的道理不就是“平行世界”的理论么?

遇到一件事,古人叫“占卜”,今人可以叫“计算”。“算”什么?当然是算前景。从这一刻起,其实已经分裂出平行宇宙了,可能结果是好的,也可能结果是不好的,当然,还可能有很多折中的。接下来,看的就是我们的选择了。例如:占出了“坎”卦,习坎,重险,不太好办,结果发现,六爻皆可变,直接变为“离”卦,岂不是“继明照于四方”了!

上面这一段,可能需要有一定功底的人才能读懂。那我换个例子。一名学生,坐进教室里的一刻开始,分裂出了平行世界,一个世界的他醉生梦死,劳碌一生,另一个世界的他刻苦学习,一生如意。我们通过“计算”(或者叫“占卜”)知道了这两个世界里的走势,正常情况下,应该都会选择结果更好的世界吧。就仿佛一位爱猫人士,他一定会在薛定谔实验开始后的第一时间把猫救出来,进入猫还活着的世界里。

阴阳为量子纠缠,变卦为平时世界。这绝不是迷信。至于怎么选择,那就看诸位咯。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