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东汉的中后期就是一段外戚跟太监的血泪史,窦宪、梁冀这帮外戚头子对于东汉群臣的那种弹压再加上何进最后把董卓放了出来,导致那个时代的整个官僚系统对于外戚是极其厌恶的!
曹魏开国后,曹丕直接将后族不得干政写进了宪法。
黄初三年诏书明确规定:“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天下共诛之”,这么狠的词,上一次出现是四个半世纪前西汉开国的“非刘姓不得封王”!
司马炎安排外戚进入核心圈层,仿佛在西晋这大茅坑里扔了炸弹。
这改变了曹魏以来形成的政治传统,外戚参政这一绝迹了近百年的现象再次出现。
上一节我们说过,西晋的士族高门通常在东汉就必须要有历史了。
西晋这这帮大院子弟大都起自士人家族,祖上大多见识过东汉时乌烟瘴气的朝堂以及暴发户般没有水准的外戚,党锢之祸当年的痛彻心扉更是爷爷讲给孙子的恐怖故事,这让士族集团对弘农杨氏顶着外戚标签再次走进历史舞台表达了深恶痛绝的抵制。
但是,这挺不公平的。
贾充按理说也是外戚,咋就没有非议呢?
就算你说贾充政审过关是因为贾南风此时还不是“皇后”级别,那羊祜可明明白白的就是外戚,人家姐姐是司马师的遗孀杨皇后,但人家咋就官当得好好的呢?
其实还是因为不是自己人的原因!
杨家其实在东汉末年是能跟袁家PK的顶级豪门,也是“四世三公”,但在这一百年来并没有能够赶上曹家的这班车,后生中名头最大的杨修更是在曹丕上位前被曹操提前带走了,所以这支传统高门并没有在近几十年显贵,也因此,和现有的大院子弟们根本混不到一块去。
这一百年,你的政治进步和婚丧嫁娶并没有走好。
你不是自己人!
这也就意味着,你杨家这个“远古”豪门突然走上前台,开始引来巨大的排斥与不满。
所有禅让的政权,通常都需要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前朝的几乎所有积病,你都需要承接过来。
前朝的几乎所有权力结构,你也需要全部承接过来。
魏从本质上来讲,并非接受的禅让,是曹老板一手打下来的。
随后魏的权力架构就是宗室掌军权,士族治天下。
这套系统将原来百官,太监,外戚的东汉政治结构做了改良,加大了百官的戏份,将太监和外戚变成了宗室。
这些宗室呢,通常是一帮跟皇位没有任何继承权的亲戚来担任。
你有权也别想篡逆,第一你没资格,第二掌权的宗室有很多。
百官呢,则踏踏实实治国,给名望,给待遇,但对不起,没有兵。
这套权力结构按理说算是比较合理的。
但你自己的算盘打得再好抵不过业力凶猛。
你曹家一个接一个的死小伙子。
汉丞相又一个劲的嚷嚷打到洛阳去。
这就让魏家的权力结构产生了小bug。
这个bug叫司马懿,最终让魏国瘫痪死机了。
宿主司马家族把魏这台操作系统换了标,重新开机了。
因为这套操作系统不是你司马家从零建立起来的,所以你偷来的这台操作系统只能尝试去修复,是不能搞大破大立的,要不还得死机。
所以司马炎还是照着魏国的权力架构持续下去了。
他增加了宗室的权重,将百官明确升级成了九品中正制下的名门士族。
众多宗室们虽然都分到了军权,但关键州督军事则是他的姻亲与密友。
文官系统中越来越多的都是上层的士族圈子。
司马炎的这次系统修正,收到红利的是他司马家族和上层士族圈子。
没办法,你就是靠着人家上来的。
这个权力架构,也是双方都认可的。
宗室和上层士族也在不断通婚,权力的交互与传递也在这个越来越密不透风的圈子中继承。
慢慢地,都是自己人。
自两晋开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说到的几乎所有人都有着庞大的关系网络。
但在这个政治稳态下,司马炎因为自己儿子是大弱智和亲家的不给力以及弟弟的太给力,他选择了在宗室和高门这两股势力中间再加一股抗衡的势力来帮自己这傻儿子。
也就是外戚。
但是,此时外戚,却再难向两汉那样抬头了。
西汉后期的外戚政治,本质上是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变种以及王政君老太太史上罕见的神龟虽寿。
东汉后期的外戚祸国,是因为刘秀对于功臣集团的杯酒释兵权导致同样外戚没有对手,更重要的是,东汉的皇帝也一个赛着一个短寿。
这也逼着小皇帝长大后找来太监,从而演变出了太监宦官的百年互杀。
现在,宗室力量很强大,天下是司马全族翘下来的。
士族力量同样很强大,你司马家族当初咱就是一个阵营的,从小咱们就是九品中正大院长起来的,你现在人模狗样当了皇帝,能不认咱这帮老兄弟?
再说了,你根本就没法不认,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各种各样的通婚让血脉趋近于同,当年钟会造反,除了钟会过继的倒霉蛋儿子外,人家钟家剩下的人活的好好的。
搁别的朝代,你根本无法想象。
钟会他爹是钟繇,是活着的传奇,位居天下官品之首的太傅;
他的哥哥钟毓是地方实权派,淮南平定之后为青州刺史,后将军,都督徐州军事,假节,后来又转往都督荆州军事;
他的从外甥是大晋的第一届常委荀勖;
他的侄孙女钟琰嫁了太原王氏的王浑,王浑的儿子王济娶了司马炎的闺女。
都是亲戚,你能宰了谁?
不要说外戚这种有历史遗留阴影的群体会被排斥了,只要你不是自己人,就算是真刀真枪为大晋立下赫赫功勋冲上来的又能怎么样?
高门士族子弟为主导的官僚体系大厦对非大院的群体极度的排斥,尤其是出身低微的后起之秀,在他们眼里那根本就不叫个东西。
举个最残酷的鄙视链,寒门中最后一波冲出来的司马家打手石苞。
为啥举石苞的例子,因为他因功在司马炎开国诏书中,封赏异姓功臣时排位第一!
看他是啥样,基本就能大概了解到当时的政治环境是什么样的。
这么牛的人,因为是寒门冲上来的,是人不是人的都能怼你几句。
石苞在淮南做方面军司令时,他手下的高门子弟孙楚说侮辱你就侮辱你,第一次见面时就牛X哄哄的跟石苞说:天子命我参你的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
这位孙楚的爷爷是司马家的恩公孙资。
这并非个例现象,淮北监军王琛也根本看不起石苞,嫌他出身下贱,动不动就弹劾他通敌叛国。(淮北监军王琛轻苞素微,又闻童谣曰:“宫中大马几作驴,大石压之不得舒。”因是密表苞与吴人交通)
石苞是司马师一手提起来的嫡系,司马炎通过多方的“消息汇总”后决定要搞这个外人,派太尉义阳王司马望率大军征还他,又命琅邪王司马伷领兵由下邳移驻寿春。
石苞被挤兑的差点冤死,最后用属下孙铄的计谋离开军队到都亭待罪,随后回洛阳接受调查吃了屎还不敢有怨言。(苞自耻受任无效而无怨色)
一辈子功勋卓著的石苞被打倒后司马炎觉得也怪不好意思的,决定把石苞提为司徒给尊起来。
但是,被有关部门阻挠了,认为石苞这辈子就这德行了,现在这退休待遇就可以了,别再给脸了。(有司奏:"苞前有折挠,不堪其任。以公还第,已为弘厚,不宜擢用)
这个“有司”很耐人寻味。
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士族集团的整体意见。
这么一位久经考验的功勋将领最后被定性为“不堪其任”、“不宜擢用”,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你石苞是寒门出来的,不是我们自己人,司徒这种三公高位是我们自己人养老的位置,你这种“低贱人”也配?
目前这天下是司马昭一支为法人,司马家族和高门士族占重股的股权结构。
做个比喻,司马炎占40%,司马家族占30%,高门士族占30%。
结果司马炎要稀释那两个权力结构的股份,变成司马家族占20%,高门士族占20%,杨家外戚占20%。
这每个团体砍掉的10%,将会受到司马家族和高门士族的强烈反对!
司马炎并非不明白动人家奶酪的后果很严重,但是他没办法!
他为了让自己的帝位顺顺利利的传到自己傻儿子的手上,必须再度扩大自己的力量,培养完全忠于自己的政治班底。
所有的高门士族现在都是环环相套的,都是贾充那老王八蛋那样两头押注的,司马炎只能引入外戚。
这一切一切的死结,其实源头仅仅是司马衷弱智的天下闻名以及司马攸在司马师光环下的优秀能干。
唉!司马炎那么多的孩子,咋就单单这个傻子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司马炎一共生了26个儿子,有16个早早死了,咋就这个二傻子是特么身体最棒的那一个!
西晋最终的崩塌,就是围绕他这个傻儿子为圆心展开的。
司马炎在大病半年后的十月,封正妻杨氏为皇后。
两个月后,十二月,封杨后之父杨骏为车骑将军,封临晋侯。
非议铺天盖地而来。
杨家这个当年的海内名门在司马懿时代已经开始将根扎到弘农老家了,那为啥这个已经退居二线的家族会选给司马炎做姑爷呢?
这其实也是个关键问题,司马炎的皇后家族要是琅琊王氏、河东裴氏那种圈儿里的不就不用这么费劲了嘛!
司马衷的姥爷要是直接就是顶级大咖,司马炎也不至于这么累的慌!
之所以司马昭当初给司马炎挑了二流的弘农杨氏联姻,是因为当时他哥司马师如日中天。
接班人序列妥妥的在司马师的手中,选最牛高门家的姑娘那是将来司马师给司马攸干的事。
此时二弟你给你家司马炎选这么牛的姑娘想干什么!
跟你哥耍心眼不成!
司马昭知道他哥有多猛,所以很明智的给司马炎低调的选择了弘农杨氏。
1、老贵族,不惹眼,让他哥放心。
2、在关中有地方势力,对家族有一定帮助。
这就可以了。
唉!说到底,还是司马师的功勋问题。
司马家一步步环环相扣解不开的死结啊!实在是太有美感了!
司马炎这些年看见他弟弟和他儿子估计那血压啊······
杨骏被封侯迁车骑将军后,大量的攻击就围绕“临晋侯”这个封号展开了。
同志们说,拱卫王室的是诸侯,后妃家负责后宫的精神文明建设,你老丈人以“临晋”为侯,这是祸乱之兆啊!(识者议之曰:夫封建诸侯,所以藩屏王室也。后妃,所以供粢盛,弘内教也。后父始封而以临晋为侯,兆于乱矣)
随后紧接着尚书系统又说你老丈人不是大梁那块料,顶多算根棍儿,小器量不叫个东西。(尚书褚䂮、郭奕并表骏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武帝不从)
历朝历代罕见敢直接开怼皇帝老丈人的,瞅瞅西晋大院儿这火力。
其实“临晋”这个地名早在春秋时代就存在了,司马炎之所以以此为封号,是因为杨骏的祖上杨赐曾经在汉末受封临晋侯。
司马炎这是以此名号追根溯源的恢复弘农杨氏旧贵族的崇高门第,给杨骏抬点儿。
与此同时,“临”字有“光大”的意思,“临晋”就是光大晋国,不久司马师的遗孀羊皇后之父羊玄之被封为兴晋侯,这其实是司马炎准备将外戚加入到政治舞台的一个信号手段。
都是面儿上的人,不可能不明白司马炎是什么意思,但有关部门是怎么反对和解读的呢?
“临”可通“监”,引申为“统治”的意思,“临晋”就是“统治晋朝”,外戚“临晋”,不祥啊!
虽然说自曹丕时期就已经将后族之家不得辅政受爵写进宪法了,虽然杨骏封侯引起了朝野震动,但一向和稀泥的司马炎这次没有丝毫让步。
这是意识形态的高度问题了,双方开始产生抵触的心理。
平衡了十多年的司马炎,开始主动出击了。
他早先的想法,是耗死你们这帮老梆子,调理好高门的新一代接班人,一点点疏远掉自己这好弟弟。
276年的这场大病,让他看到了天有不测风云,同时又知道了卧榻边有大老虎酣睡。
在把杨家加进来后,转过年来的277年,司马炎再封诸王。
此次封王中,司马炎立下了两个规矩:
1、非皇子不得封王,推恩令也被拿了出来,其他房头要分割原封国的户邑推恩给支庶子孙。(自此非皇子不得为王,而诸王之支庶,皆皇家之近属至亲,亦各以土推恩受封)
这个宪法补充条例一出,从根本上堵绝了其他房头成为诸侯王的可能,将王爵从此限制到了皇帝的嫡系正根这一脉,除了开国封的二十七王之外,后面其他房头再无编制。
编制一方面卡死,由于绝嗣和不听话等原因,旧有的27王编制只会越来越少,但是司马炎他自己儿子封王的数量会迅速增加。
继司马柬在270年封王后,司马炎这一支的玮、允、该、遐在此次被封王,他这一支的力量得到加强。(立皇子玮为始平王,允为濮阳王,该为新都王,遐为清河王)
2、在封国中增加了中尉领兵的条例。(诸王公更制户邑,皆中尉领兵)
中尉就是诸侯国军队的司令,由于各国中尉是中央派下去的,也就客观上把所有的军权全部控制在中央手上了。
两刀砍向了各诸侯王。
实际上就是砍到了他弟弟那。
因为《晋书·职官志》中非常明确的写明了这次封王调整的用意:“咸宁三年,卫将军杨珧与中书监荀勖以齐王攸有时望,惧惠帝有后难,因追故司空裴秀立五等封建之旨,从容共陈时宜于武帝,以为“古者建侯,所以藩卫王室······既行,所增徙各如本奏遣就国,而诸公皆恋京师,涕泣而去。及吴平后,齐王攸遂之国。”
明明白白写明了就是司马炎担心他那个弟弟。
而且此次调整分封政策的负责人是杨珧和荀勖。
荀勖是机要室老主任了,这个杨珧则是杨家的人,在此次的巨大政治调整中,司马炎已经把贾充这个法律出身的老干部排出去了。
光砍还是不够踏实,司马炎还干了很多补充事项。
又转过年来278年六月,司马师的遗孀羊太后死了。
她一死,司马攸咋参加丧礼变成了巨大的政治问题。
河南尹王恂直接说:司马攸不能行子礼!(弘训太后入庙,合食于景皇帝,齐王攸不得行其子礼)
司马炎的舅舅很直接,生硬的表明了态度。
但不让人家儿子行礼这事确实说不过去,后来贾充和了一把稀泥,说司马攸还是服丧三年吧,但对外规格要如臣制。(礼,诸侯不得祖天子,公子不得祢先君,皆谓奉统承祀,非谓不得复其父祖也。攸身宜服三年丧事,自如臣制)
这个想法被有关部门批判,不要总搞创新了,前面没有过先例,皇帝你要是实在讨厌你弟弟直接按诸侯之礼走过场就完了。(有司奏:“若如充议,服子服,行臣制,未有前比。宜如恂表,攸丧服从诸侯之例)
司马炎最终选择了贾充的方案。
私底下司马攸是人家儿子,场面上是个普通的诸侯王。
司马炎到底还是个明白人,西晋以孝治天下,实在是不能再把仅剩的这条腿砍折了。
甭管咋样,司马炎最终还是从礼制上昭告了天下:司马攸是个普通的诸侯王,并没有在羊太后的葬礼上继承政治遗产。
司马炎之所以会同意贾充的方案,其实还有一个更加深远的布局原因!
他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增大自己的权威!
他这位守成之主,必须通过灭国的功业份量来压住各方面的势力,才能保证自己的政治方案得以实行,保证自己的王位统序。
他要灭吴。
司马攸的三年丧期正好什么都掺和不上!
其实自269年开始,司马炎就已经着手灭吴的准备了,他厚待刘禅等西蜀后裔的子孙做出好榜样,并调整整个南方部署。
心腹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
老爹的心腹卫瓘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淄。
五叔东莞王司马伷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
272年,羊祜推荐知己王濬为益州刺史,都督益、梁州诸军事,命其在巴蜀建造战船,训练水军。
但是整体进程一直不紧不慢,因为灭不灭吴这事两可。
不灭吴更符合当时的利益,因为政治有条不紊的在推进,他弟弟一步步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一切都挺稳定,万一打输了呢?
打输了我的威望会下降,弄不好我弟弟又整出啥幺蛾子来了。
但自276年司马炎从鬼门关闯过来之后,司马炎加快了步伐。
必须得灭!我特么封个外戚都那么多废话!
我得让所有人明白!我才是这个国家毋庸置疑的一言九鼎!
276年十月,羊祜奏请伐吴,并提出了灭吴的计划书。
总思路,从西蜀顺江而下,自襄阳夺取荆州,自合肥牵制吴军主力。
三路军同时发力灭你。
司马炎第一次将灭吴的计划拿出来,阻力很大。
很多人反对,比如他那位亲家贾充。
当时司马炎看到如此阻力,选择了暂缓。
两年后,278年羊皇后去世了,司马攸要去守孝了,他们司马家以孝治天下,守孝的时候是不能上班哒。
灭吴的事你是一丁点也掺和不上的。
这份政治光芒将全部被我这个当哥的占据!
这三年你不能上班势力会萎缩,我要挟灭吴之功给你政治上的关键一击!
我要通过灭吴,积攒出足够的功勋和话语权!
让所有人闭嘴!让所有人听安排!让我那优秀的弟弟有多远滚多远!
灭吴,说句实在话吧,要不是因为司马炎被自己的傻儿子和牛弟弟快挤兑神经了,根本不是刚需。
好多事,其实根本不是表面上的那个原因。
魏灭蜀如此,晋灭吴亦如此。
我好几个健身狂魔的朋友,天天下的那辛苦我都瘆得慌。
明面上说的都是自律自尊自强。
但是嘛,通常跟我摊牌后,我们笑的很可爱。
这场司马炎的功勋之战,从头到尾也将一个帝国大厦盘根错节固化到极致的朽烂内在,彻彻底底的展现了出来。
中华大地上,透着糜烂气息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比谁国力更操蛋的统一天下之战,即将拉开帷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