黉字在古代是如何被尊崇的

2024年09月26日 阅读 (57)

小外甥今年开学一年级,学校第一次举办“开笔礼”。

我看了下过程,基本上,是还原古代学童入学仪式。

略显遗憾的是统一了儿童穿汉服,却让家长穿西服。

首先是正衣冠,朗诵《正衣冠诗》诗:黉宫有序,衣冠正容;神其各思,是仰是崇。

黉字在古代是如何被尊崇的(1)

“黉”字的读音和含义

“黉”字的拼音是hóng,第二声。它的基本意思是古代的学校。在《说文解字》中,对“黉”字的解释是:“学也。从黄,从人。”黉宫,即学校。

黉字在古代是如何被尊崇的(2)

古代学童的入学仪式—开笔礼

既然“黉”字是古代的学校,那么古代的学童是怎么入学的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式,叫做开笔礼。

开笔礼也叫破蒙、拜师礼、入泮等,是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它被视为人生四大礼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成人礼、婚礼、葬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开笔礼一般在孩子六岁左右举行,通常在春节或者重阳节这样的吉日进行。

开笔礼的流程大致如下:

端正衣冠:孩子们要穿上整洁干净的衣服,理好头发,戴上帽子或者头巾,表示对老师和学习的尊重。

朱砂启智:老师用朱砂在孩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一个红点,寓意开启智慧之门,增加记忆力和理解力。

击鼓鸣志:孩子们用力敲击大鼓,表达自己求学求知的决心和志向,同时也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黉字在古代是如何被尊崇的(3)

启蒙描红:老师用红纸写下一个“人”字,并让孩子们用毛笔描摹。这个“人”字虽然简单,但却寓意深刻。

一撇一捺相互支撑,表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同时,也表示孩子们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

诵读经典:老师带领孩子们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让他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古人的智慧,体会做人的道理。

祭拜孔子:孩子们向孔子像行礼,表达对先贤的敬仰和感激,也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恩。同时,也要发扬孔子的教育思想,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笔礼的意义和价值

开笔礼是一种富有仪式感的活动,它不仅是孩子们入学的标志,也是他们成长的里程碑。

通过开笔礼,孩子们可以:

1、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和民族精神。2、树立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友爱同学、勤奋读书的意识和品德,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3、激发求学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开启人生新篇章,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黉字在古代是如何被尊崇的(4)

开笔礼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仪式,它不仅是孩子们入学的仪式,也是他们成长的仪式。

希望每个孩子参加了开笔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拥有美好的童年!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