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对某件事物一旦形成固有印象,就很难改变。提起《周易》,很多人就会想起八卦、算命、迷信这样的字眼,甚至觉得这部所谓的古代文学经典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殊不知,《周易》虽然起源于占卜,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演变,早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其中所倡导的思想与理念,也实实在在地影响了诸多喜爱它的人。
从内容上看,《周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为“经”,二为“传”。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又分别称它们为“易经”和“易传”。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易经”出现的时间要比“易传”早。因为“易传”正是活跃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对“易经”的再次解读和论述。
当“易经”经过诸子百家的加持,其思想在哲理方面变得更加深邃,也更加成熟。于是,它与“易传”一起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周易》。然而,由于古文本身生涩难懂,再加上人们长期以来对《周易》形成的偏见,导致很多人对其望而却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著名文化大家余秋雨决定研读《周易》,并最终著成《周易简释》一书。
这是一部写给大众的《周易》入门指南。在本书中,作者重点梳理了《周易》这部古代典籍中所阐述的思想与理念,并从文化角度加以分析解读,使读者可以对《周易》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同时也就能明白为何《周易》会被誉为“群经之首”。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之间有大道。在《周易》看来,万象万物的极致,都是乾坤相合的。它们既呈现对立局面,又互补统一,使世间呈现出刚柔并济、阴阳调和的美好局面。当两大基石已立,自然产生了尊卑、高下、贵贱之分,进而就出现了自古以来所倡导的君子之道。
换句话来说,拨开错综复杂的卦象和传文,《周易》的主旨最终还是要落实于为人处世方面。记得书中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即“极天下奥义存乎卦,引天下变动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人。”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后面也给出了具体的答案,就是“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由此可见,《周易》不仅仅是一部占卜之书,还是一部人生之书。面对挫折,它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中伤,它说:“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面对差异,它说“睽之时用大矣哉。”面对得失,它说“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这些蕴藏在《周易》里的哲理,在作者的解读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