坨是什么意思及读音

2024年11月10日 阅读 (48)

虫·它·坨

虫,虺(huǐ)的本字,原为毒蛇,后指一般的虫类。而本来指一般虫类的字为“蟲”。《尔雅》释:“有足谓之蟲,无足谓之豸(zhì)。”后来“虫”成了“蟲”的俗写字、简化字。

它,是蛇的本字,本来的字形象蛇。上古蛇多,人类与之密切相处,蛇患日常,故人们相遇常问语是“无它乎?(没蛇吧?)”,与后来的“吃了吗?”相类。于是,“它”引申来称人之外的东西,作为“他”的补充。称人的“他”本字为“佗”,由它加人旁而成。汉朝之后,“佗”才写成“他”。

也,本义为张口的蛇。有的古籍中,它、也、虫,都表示蛇,需要辨别清楚。“蛇”与“虵”也通用。

因为蛇常卷曲成团,取其形似,称团、块、堆的东西为“它(tuó)”。后来这个意思的“它”,俗写为“坨”。“坨”字很年轻,至《康熙字典》才收录。强调重的含义时,还写成“砣”,如秤砣。

益阳话的“坨子”,除了表示成团成块的东西,如干坨子、糯米坨子等外,还表示拳头。取义在于,人将手掌捏成拳头,如蛇之曲卷成团。偷偷打人,叫“塞蹑(līn)水坨子”。

而“坨水”一词有两个意思:一者表示成团的旋转的水,引申为复杂的事情,如“他有点搞坨水不清”。此种“坨水”,也讲成“坨数”。二者,表示钱。如“塞坨水”就是私下塞钱(或贵重物品)。

(感谢唐宋轩宋喜梅女士对本期视频场地、字幕的支持)

主讲人简介:

谢国芳,益阳沅江人,益阳日报社高级编辑、益阳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其方言研究专著《益阳方言寻根说字》为益阳市社科重点项目,获益阳市社科成果特等奖、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