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不少古姓都加女字旁,按时先民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在各个地区。每一支又都有自己特殊的符号作为区分,这就是氏。

姓氏对于中国人人而言是一种传承,它源于社会性,来自于封建时期的宗法制度。又可以称之为传宗接代。
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
先祖伏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

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因此姓氏也是中国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深深刻录中国人骨血中的信仰。
古时候,有同姓然之间的会馆,会因为同姓而攀扯亲戚,甚至到今天尤其是稀有姓氏的人会因为遇到同姓人而感到亲切。

并且会有人根据姓氏寻根认祖后因是某位历史名人之后而倍感骄傲。可以说,中国的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故事。
其实在《山海经》有很多关于不死的记载,比如说有不死国,这个国家的百姓根本不知道死为何物。
如果整体来看这些具有长生不死能力的人都被归纳为不死族,那他们有后人吗?

根据《山海经》记载可知,如果你是这七个姓氏之一,那很有可能是《山海经》中不死族的后人。
《山海经》中不死国中的百姓都被称作不死民,其皮肤黝黑,可以长生不死,不死国中有不死树,吃了它的果实便可以长命百岁,而且这个国家还有赤泉喝完之后也可以长生不老。

在《大荒南经》中也有记载其不死国,整个国家的臣民都姓"阿",这个姓氏在商朝时还有在使用,根据最新的查证,阿姓在姓氏排名里为342名。
在《山海经》中灵山十巫也时常被归为不死族的一种,后来巫氏成为古时的名门贵族,而"巫"姓更成为百家姓中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

巫姓的后人随着发展也分支出另外五个姓氏分别是:巴、樊、谭、相、郑,这些姓氏随着历史和文化发展也都在不断的壮大。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阿、巫、巴、樊、谭、相、郑这几个姓氏,就可能是不死族的后人,这七个姓真的可以说是中国 最“长寿”的姓氏了。

姓氏,代表的是一个家族,乃至整个民族一脉相传的特性和文化。
一个人,如果继承了一个姓氏,也就成了这个姓氏的传人,成为家族以及民族文化的载体!
千百年来,“姓氏”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个中国人滚热的血脉中。每一个人一出生,就被赋予兴振家族、乃至与中华民族崛起的使命。

弘扬姓氏文化,行于当下,永不止步!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血缘同宗信息,更体现着家史、族史、国史的文化源流。
折射出家运、族运、国运的历史变迁;它隐含着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归属感,传承着血脉亲情的荣誉和骄傲。

这本《中华姓氏》旨在对中华姓氏文化的追寻,解读中国人的家族密码,解析中国人的宗亲文化,唤起人们同根同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情感和文化认同。

这本书不仅详细对姓氏溯源进行追踪探究,甚至分析了各个姓氏的改姓的原因。总结了易读错的姓氏,以及最新的姓氏排名。
从河洛人迁移到闯关东,从大槐树到走西口,关于迁徙与融合的故事这本书都有详细的解说。

甚至帮助读者分析姓氏的生物学意义与分布规律,更好的“认祖归宗”。
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在于,不仅概括性的介绍了姓氏的演变历史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迁徙融合历史,更是将常见的100姓氏与不常见的300个姓氏统统做了细致的讲解与分析。

中国人不信鬼神,不信创世主,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信君主,信天地。农业文明,尊重老人的经验和年龄,也尊重集体的力量。
从大禹治水等传说里就可以看到,中国人是靠在一起,挺过大洪水,西方则是诺亚方舟的故事。

中国有写史的传统,把历代仁义礼智信的故事人物都记了下来,传承了下来,成了一个民族精神的内涵,远比宗教更能凝聚人心。
中国人骨子里都有的一种情怀,叫“家国情怀”,不是国家情怀,也不是民族情怀,家是在国之前的,这也恰恰表现出了中国人深厚的伦理观念,姓氏存在的意义正在于此,同姓视为一家。

因此这本《中华姓氏》不仅仅是一本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必读书目,也是每个家庭的经典必藏书目,只因为姓氏对中国人而言,是根是信仰。
这本书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的那个声音相互映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