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不是孤立和虚无缥缈的学问,尽管其历史久远,但却与现代哲学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他们相互补充,对人们的思维和人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伏羲
那么《易经》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呢?我对《易经》的理解是:《易经》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从表面上看,易经是唯心主义的,但只要认真理解了《易经》的内涵之后,你就会觉得《易经》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从《易经》的起源上讲,《易经》是古人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经历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或者看到了一些真实存在的自然现象之后,通过“一阴一阳之谓道”来指导人们的活动或者解释自然现象,要求人们顺应自然,这就是所谓的“天垂象”,这种“天垂象”其实是物质的,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属于物质决定意识的范畴。
《易经》认为,自然和人的生命过程永远都处在运动之中,没有停歇,这就是所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的卦与卦之间错综复杂,永远都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爻与爻之间也没有静止,而是在随时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阳盛阴衰、阴盛阳衰或者否极泰来”,整部《易经》,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德谟克利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从这一点上看,与《易经》的观点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在《易经》中,所有的卦爻之间都是紧密联系的,卦与卦之间、上下爻之间有的是相互帮助、有的是相互掣肘。总之,《易经》整个64卦,386爻之间全部都是相互联系的。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在不断产生、不断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与《易经》的观点也可谓不谋而合。

黑格尔
哲学认为一定的量规定一定的质,一定的质也规定一定的量。质变和量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易经》也时时充斥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我们从《易经》的乾卦来看,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乾卦在《易经》中是一个重要的卦象。这个卦象的六个阶段就是一个从量变走向质变的一个过程。第一阶段是等待时机、积蓄力量;第二阶段是开始向别人学习、锻炼自己;第三阶段是战战兢兢、扎实苦干;第四阶段是修好自身,等待机遇;第五阶段就是通过前四个阶段的积累后,发生质变,然后“飞龙在天”;第六阶段则是“亢龙有悔”,开始另一个新的阶段。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公孙龙
哲学事物在肯定自身存在的同时又包含着促使自身消亡的否定的方面,辩证的否定构成从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易经》也时时都有这种思想。例如,《易经》中的“大过卦”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不好的卦,问题很多,面对这种困难的局面应该怎么去积极应对呢?
按照《易经》对大过卦的理解,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不要紧张。首先要谨慎、要积极采取行动、顶住压力,最终还是会促成从旧的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这种思想,在《易经》中的表现淋漓尽致。面对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坚守信念,坚守正道,积极努力地去改变自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就是《易经》里面多次讲到的“无咎”,包含着深深的哲学思想。

孔子
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肯定与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和斗争构成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易经》中也有这种思想的体现,比如《屯卦》。屯卦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人世间生存的艰难情景,也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人生都会遇到外出路难行,求婚受挫,追猎受阻,踌躇徘徊和悲痛欲绝的心境。要排除困难,实现螺旋式上升,必须凭借我们自己的努力来解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低头、不气馁,对旧的事物要做到既保留又克服,大胆前行,勇敢追求,在不断耕耘的过程中去收获。

《易经》屯卦,初生之难
人类就是这样在与天、地、人不断地斗争中一步一步从远古走向今天的。《易经》屯卦所讲的那企图深入密林的追鹿人,那再次前去求婚的有情人,实在体现了一种英雄气概,那就是不屈不挠地追求、奋斗!
《易经》中的很多话,充满着哲学的思想。如:“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唯心主义的,但是“自天佑之”也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只有尊重自然、不违背自然,才会得到“天佑之”,这句话的哲学意义在于上天“愿意帮助的是那些尊重自然规律的人的人;人们愿意帮助的是那些敦厚诚实,笃信善道的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告诉人们,即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而不因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松修养。《易经》很重视做人的道德修养,这里的哲学意义包含着普遍联系、否定之否定等等。
“人之所助者,信也。”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处事待人最有帮助的就是诚信,这句话现在来讲对人生依旧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在社会,没有诚信,一切也都是寸步难行。可见,《易经》中的道理永不过时。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整句话的意思很明白: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好的家训会影响整个家族的价值观、人生观,一个家族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与人生观、价值观密不可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会畅通无阻顺利发展,事物顺利发展就会持久。哲学道理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解决矛盾,不断地变化,事物就会具有生命力,因而可以长久地发展下去。

这是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要被时代所淘汰!这是任何时候都要遵循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