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和道德经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意思

2025年02月21日 阅读 (52)

《道德经》和《易经》的区别和联系详述如下。

《易经》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从殷周之际中国哲学萌芽,至明末清初王船山集中国哲学之大成,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这一点也不为过。

《道德经》继承了《易经》中的阴阳观念,提出了“道”、“无”等哲学概念。《道德经》仅吃了《易经》一口肉,就得道长生不老了,大家想一下《易经》有多厉害。但《道德经》的历史功绩不容抹煞。在周朝之时,天命观居于统治地位,《道德经》在宇宙观上摆脱天神的主宰,首先提出了“道”这一最高的哲学概念,以“道”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对以后的思想家影响深远。

《道德经》为本始论哲学,即探究世界的起端、世界的原始。如二十五章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在四十一章中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经》为本体论哲学,即探究世界的凭借、世界的依据。如《系辞•上》说:“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易”是天地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与天地并存而立于其中,亦称之为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以道为阴阳交替的运变法则,认为遵行则善,背之则凶,是天地万物的普遍本性。

《易经》和《道德经》它们最本质的区别在思维方法上,《道德经》以抽象思维方法为主,而《易经》则是以形象思维方法为主。

我们先来说说《道德经》,《道德经》中的“道”、“德”、“无”、“阴阳”以及“一、二、三(注意这不是简单的数学,是极其重要的哲学概念)”都是抽象的概念,因此《道德经》是用抽象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来阐释世界的。我们用抽象思维去读《道德经》就能与老子他老人家音频共振,获取老子的哲学思想。

以前有人问我,说《易经》中没有出现任何哲学概念,为什么说《易经》是部哲学书呢?我回答说:《易经》不是以概念来表达世界观的,无论从卦象到爻象,还是从卦辞到爻辞都是以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哲学观念的。

下面我们重点来说说《易经》,看图说话。

易经和道德经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意思(1)
" data-rawwidth="451" data-rawheight="747"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d85b3f0cf8cd436159ee0169b31558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451"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d85b3f0cf8cd436159ee0169b3155848_r.jpg?source=1def8aca" data-actualsrc="https://picx.zhimg.com/50/v2-d85b3f0cf8cd436159ee0169b3155848_720w.jpg?source=1def8aca">

伏羲在当时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为表达世界观而创作了八卦图形系统,后人又重为六十四卦。再后来有了文字,又系上了卦辞和爻辞。

卦爻象是以具体的形象表达世界观的,后来的卦辞和爻辞承袭了卦爻象的思维方法,也是以形象来表达观念的。

举例说明,如“阴阳”这一概念。“阴阳”是西周思想家伯阳父首次提出,一直被后世哲学家继用。在《易经》中是怎样表达“阴阳”这一观念的呢?

我们先看卦象和爻象,从上图介绍可知,如阴爻和阳爻,阴卦和阳卦,是以直观可感的图形来表达“阴阳”观念的。

在卦爻辞中是以具体的物象来表达“阴阳”观念的。表达阳的观念时,会用天、马、王、金、夫、子、大……等阳性事物来表达;表达阴的观念时,会用田、黄、牛、母、女、妇、小……等阴性事物来表达。

如果用读《道德经》的抽象思维方法去读《易经》就会刀枪不入,既使皓首穷经也是枉然。

《易经》用形象来表达观念,因此我们读《易经》时要运用形象思维方法,去感悟形象所象征的具体含义。这样我们就会与伏羲他老人家琴瑟和鸣,既使相距几千年也会神而交之。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思想家从《易经》中汲取养料而名垂千古,但他们从《易经》中只是取一瓢饮而已。

春去冬来,春还来。中国哲学发源于《易经》,还必将回归于《易经》。这就是轮回!

郑重声明:玄微运势的内容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于未来的预测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