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人世间走一遭不容易,是一次人生修炼,应当活得有尊严一点,千万别轻易向命运低头,更别轻易向生活妥协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原本构思了一天,准备写一篇小说作品的。但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内心总觉得“欠”了些事没写,如果不写出来的话,挺对不住自己良心的。
我写下的文字,也许叫不醒“装聋作哑”和“自我麻痹”的人。但至少要问心无愧,否则我真是彻夜难眠。
最近一些令人悲痛的“噩耗”上了热搜,我就不提这些关键词了,更没必要去蹭什么所谓的热点。
这悲痛的“噩耗”,让我想起了现在年轻人的生存状态,想起了这些年的社会现象,所以我想提笔谈谈我的看法和感受。
我特别怀念从前部队,那些不怕得罪人、说话不拐弯的“较真”品质,然后一旦涉及根本性错误,分分钟要让人挨处分,甚至要让集体挨处罚,还要跟仕途发展挂钩。然后动不动就找人谈心交心,要摸一摸思想底数,看看你思想是否腐化了,一旦察觉到思想出现了问题,就会正确引导过来。然后各种教育也是经常搞,就是怕“钢铁的思想”腐朽了。
退役之后也不知道为什么?对很多“假大空”的事物,我是看不惯的。平日里遇到些看不惯的“人事物”,我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
对于这些看不惯的“人事物”,我问得最多的两句话,一句是:“你到底是不是人民公仆?你就是这么为人民服务的吗?”
还有一句是:“到底能不能办?不能办就把招牌上‘人民’两个字抹掉。”
有时候,我也很讨厌自己这样,而且不想批评人的。但是我真的是没办法,有些“人事物”不“批评”一下,不“较真”一下,就会有更多人在那“混”,不批评“他(她)们”的话,就会继续“浑水摸鱼、混铁饭碗、踢皮球”等等。
有时候我也在想“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但我转念一想“他(她)们”的工作,必须一丝不苟,一点都不能马虎,这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即便我不是老兵,作为一个公民,我也要依法主张我的监督权,这是受最高法律保护的。
最近刷了些新闻,内心也积压久了,所以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就先从身边人接触到的“人事物”谈起吧。
昨天聊及当下就业、创业环境,以及年轻人的生存焦虑等问题。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说想去考编。然后我问她:“为什么要考编?”
她说:“考编了之后就有稳定的收入呀!”
我已经不记得,曾经听到过多少类似的回答,包括一些家长好像也对自己的孩子,说过同样的话。这都是些什么思想呀这是?
我反问她:“难道除了考编,你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
当时,我内心也明白,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喜欢让人说教,所以我就耐心跟她分析了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易白:活着本质上,就是自我命运抗争的过程
从人生经验的角度分析,结合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
我给她的忠告是,人在年轻时的抉择不应避重就轻,贪图稳定和安逸的工作环境,必然会抹杀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潜力。
我认为人往往挫折和苦难中,内心才会磨砺得更加坚韧。就像自然界的动物,基于生存本能的需求,自然而然会为了生存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狩猎”经验。
然而“狩猎”也要讲究战术和战法,并非毫无章法的直冲乱撞,即便现实经常打乱心中的章法,也要稳住自己,不应忘记自己的初心。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分析,结合自己有限的政治觉悟。
我给她的忠告是,如果是因为目前社会上的就业环境不好,导致找不到合适工作的话,就更没必要为了养家糊口去竞争考编。
暂且不提体制内精简人员背景下,成千上万人竞争一个编制,仅仅是考编的“初心”和“私心”就注定今后的工作必然要埋下隐患。
试问“初心”为了求生,“私心”是为了赚钱,今后能好好服务人民吗?即便为了“衣食住行”和“养家糊口”,社会赚钱工种千千万,干嘛非得去竞争考编?
从生存压力的角度分析,结合自己有限的社会观察。
我认为,在高房价、高负债、高消费、高压力、高竞争等大背景下,没必要自乱阵脚,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去委曲求全,从事一些并不喜欢、并不擅长或德不配位的事情,那样始终会误人误己。
有时身边人的指指点点、挖苦打击、相互消耗等言行,非常容易左右一个人的意志,从而动摇一个人的初心。很多人让原生家庭、生活环境、接受教育、自我认知、社交人脉给“毁”了。
生活中大概有99%的人,会在一个人还没迈出那一步、只差那一步的时候,冷不丁冒出一句,诸如“不可能、不容易、算了吧、认命吧、放弃吧、别傻了……”之类的话。
其实这些话特别消极、片面,也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大概率都是些曾经失败的人、胆小怕事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我不敢去说教年轻人,所以提些仅供参考的建议。首先我认为,面对诸多无奈和压迫,应在明辨是非前提下,远离这些“负能量”。如果无法远离,应学会“视若无睹”或“充耳不闻”。
心智不坚定就要少“刷”些毫无营养、三观不正的网络内容,人生修炼没有捷径和逃避,即便自杀灵魂也无法摆脱苦难的束缚。
从家庭责任的角度分析,结合自己有限的成长经验。
我的建议是就业创业之前,要尽量搞好家庭关系,争取得到家人理解和支持。
一个家庭要团结才能攻坚克难。相互指责、消耗、依赖、推诿、榨取等等,无异于杀鸡取卵,更会相互消耗、恶性循环悲催的命运。所以远不如理性思考、分工行动来得更具积极实践意义。
建议一个家庭要远离浮躁和怨气,尤其道德绑架、干涉人生等等,非常容易形成莫名压力。这必然会导致一个家庭负向发展,久而久之一个家族就会慢慢走向关系疏远、六亲不认、形同散沙的悲催局面。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这个社会确实是有“病”的,而且已经“病”入膏肓。
是什么“病”呢?是许多人的“三观”遭到“腐朽思想”和“消极思想”感染了。然后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成千上万“初心”和“私心”有“病”的人,都想去竞争“考编”。
这些人是那么迫切,那么急躁的想要“求生”和“求财”,却始终不明白“考编”之后,应设法解决广大劳苦群众的迫切需求和生存难题。

易白:我认为提振消费信心,离不开人间烟火
而“城市”两个字,本就极具讽刺意味。且从字面上拆分理解,只因“土”和“成”字,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暗喻了“不依赖土地财政,就无法形成市场”的讽刺,但历朝历代的历史,也告诉了我们答案,说明依赖土地财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画地为政”不应沦为“画地为牢”。既然画地而“治”,就要治“病”,不应让广大劳苦群众身陷“牢狱”之灾。
什么是“牢”,什么是“狱”?因为房地产泡沫导致的高房价、高负债、高压力就像“牢笼”。
这个泡沫破灭之后,成千上万无法就业、没钱创业的人,老想通过“考编”改变生活的窘迫,改变穷苦和卑贱,更会不断加剧“懒政、贪腐、吃空饷、骗补贴、违规招投标……”等“病”变进一步恶化和传染。
最糟糕的是还没人敢说真话,敢说真话的人未必有机会说真话。就算说了,又有多少握实权、办实事,真正敢批评较真,敢迎难而上的人?
但问题始终是存在的,终究也是无法回避的。
我就特别想问问,那些曾经将我稿件“退回”,还有曾经“封禁”我小号的平台。
中国十四亿人民群众,如果每个人都说真话,你们“封禁”得完吗?难道就打算天天报喜不报忧,低俗娱乐消耗网民吗?
知不知道,从“封禁”公民言论那一刻开始,已经触犯了宪法?我没有起诉你们,是因为说真话的人很多,你们永远“封禁”不完。
最后我特别想给句忠告:“请摸着良心问问自己,昧着良心做事真的好吗?你睡觉睡得安稳吗?真的心安理得了吗?”
还有那些每年都“关起门”搞评比,每年都在“自嗨”比赛活动评奖。本质上掌控着学术研究导向、文艺创作导向的机构和协会们,我奉劝一句“别再这么搞下去了!”
试问,广大群众都没有参与其中的评奖,真的能代表全国吗?
还有一些“代表”,既然当选了“代表”,就要好好代表人民群众拿出提案,请别再沽名钓誉“混”日子了,那样消耗了自己,也消耗了国家,灵魂真的会罪孽深重。
我不想“指名道姓”批评谁或哪个单位,这么做远不如上面下来“彻查”来得更具有力度。
结合各方面权衡考虑,我要主张公民的批评权和建议权。结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以及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形成的大环境。
我个人的建议是提振消费信心,切忌好高骛远。而是要从小处入手,什么是“小”?
急群众所需的“小”,比如公租房、安居房等问题要尽快解决,在房地产行业低迷时期,由国家出资大量低价收购,用于缓解公租房、安居房建设缓慢、轮候缓慢等问题,要尽快让每个进城奋斗的有志青年、情侣、夫妻能够低租金,快速租赁到房子。
如果这些群体到大城市没有立足之地,试问如何奋斗发展?如何就业创业?又如何提振消费信心,刺激经济和产业发展?
所以存有“依赖土地财政”或“救活楼市”等念头要“一刀切”。
进城“就业创业”群体的公租房、安居房,还有教育、医疗等问题,一定要火速办、紧急办、重金办。
要救活一个城市,要动员“生三胎”,要鼓励就业创业,提振消费信心等等,就不应再去设置各种条条框框之类的门槛,而是要拿出真金白银马上去做。
不要拿一堆文件瞻前顾后,一定要特事特办,要以人为本,要主动积极,从“根”上解决问题,消除“住、医、学”等难题和压力,人们才有心思和精力去就业创业,才能进入一种良性发展模式,最终才能救“活”一个城市的经济和产业。
且问,当广大劳苦群众普遍负债的时候,兜里已经没钱的时候,诸多人无法就业、创业,快吃不起饭的时候,怎么提振消费信心呀?就算房子和车子价格降得烂大街,依旧还是很多人不会去买,因为很多人是负债的,兜里根本就没钱呀!
记得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微信里跟我吐槽,说他公司一个许可证到期要年检了。而年检的时候呢,需要登录指定的系统后台上报企业年度数据。结果我这位朋友呢,人非常诚实就填写了“0申报”,等于承认自己的企业一整年都没有盈利。
结果提交后系统审核不给通过,修改提示是“0业绩”就是年审不合格。最后,为了避免许可证被吊销,这位朋友特别违心的填写了5万盈利。也不知道最后年审结果,到底审核通过了没有?
但是从这件事上,其实我知道的,他一直在推动社会就业,所以企业是亏损状态。这都是些什么事呀这是?
人家诚实,没有盈利就是没有盈利,修改提示说“0业绩”就是年审不合格!这是在变相逼人“撒谎”吗?难道一个城市的GDP就是这么做出来的吗?
关于这个问题,只是拿来举例,所以不再细述,建议有关部门好好查一查。
最后对于那些就业创业困难的朋友们,我还想给出一些建议。
我认为一个社会的经济无论再如何萧条,只要人们离不开“衣食住行”,必然就会产生需求和消费,只不过是消费变少变低了而已。
比如像90年代那种“1元店、2元店、5元店”和“10元店”之类的,针对低消费群体的存在,不就挺好的嘛?
我就搞不明白了,提振消费信心,为什么不能从“小”事情上去广泛提振一下?
还有那些物美价廉的地摊,为什么不让摆地摊?那不挺有人间烟火味的吗?
我认为提振消费信心,离不开人间烟火。不应总是好高骛远,将焦点放在房子、车子、手机、科技、文旅等方面,而是要接地气呀!
建议不要搞那么多“条条款款”限制,不要搞那么多许可证,这个业务需要许可,那个业务需要许可,这个业务要监管,那个业务要监管,这得需要多少人“考编”呀?
那么多“许可”业务,那么大“监管”范畴,真有那么多“人”和“心”,长年累月去良性监管吗?
这又得给多少心术不正之人,留下贪污、腐败、懒政、推诿和权力垄断等可乘之机呀?又会有多少“别有用心”之人,拿这些“由头”大做文章,画地而“治”呀?
再拿笔者身边影视从业朋友真实案例来讲,他辛辛苦苦写了剧本,拍了宣传当地文旅的少数民族题材公益电影。
过程中他到处求人筹集经费,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拍摄,最后又熬了多个通宵做完了电影后期。
谁知剧本备案审核8个月了,到现在都没有审核通过,打电话询问相关部门审核人员,说是要这个材料,要那个材料的,也都配合快递了。
关键是,一个初创企业每个月交着公司场地房租、水电,发放着员工的工资福利,等项目审核后上线足足等了8个月,到现在还没审批下来,所以电影一直无法上线播放,企业都已经在漫长等待中垮掉了。
所以我建议,有些许可业务和监管范畴,如果不能推动企业发展,解决企业问题,反而是在增加发展难题,变成是在拖垮企业的话,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应该“简政放权”,更要精简编制和编内人员。没必要拿着纳税人的钱,养一群不作为的人来增加难题,拖垮企业。
这些问题出在哪?我建议还是得从“根”上解决问题,否则治标不治本。一方面是“考编”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有待提升,他们“考编”不应只是为了那份稳定收入来解决个人温饱问题,而是要为广大劳苦群众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增加难题。
还有就是“精简”编制,为什么“精简”的都是编外人员?那些占着“编制”平日里做事情拖拖拉拉的,经常踢皮球甩锅的人,建议要尽快清除。这些人就像“蛀虫”,成群结队就是“毒瘤”,必须统统清除,才能彻底“根治”。
希望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更要多听听网友们的一些建议,领导们没事也要多上网,多跟网友们互动,要多听听底层的声音,总之要深入到群众当中,由下而上看问题,才能看到许多真正的问题。
最后,也请网友们不要心灰意冷。刚才我也谈了我的看法,只要人们离不开“衣食住行”,就必然会产生消费,只是消费“变少变低”了而已。
这说明,还是有诸多“就业创业”机会的,只是在普遍内卷现象中,需要更有耐心,更接地气,更具诚意去转变角色,用心用力去服务消费者。
总之一切贴近底层群众低消费需求的项目、企业、岗位一定是需要有人去做的,跟底层群众打交道切记“耍小聪明”或“投机取巧”,一定要坚持脚踏实地,坚持物美价廉。
这个过程中,也许很多人觉得赚钱太少太累了,不够还贷款之类的。
但就目前来看,不失为一个较为实在的就业创业选择。一些朋友可能会吐槽,我在大城市,内卷很厉害啥的。
我就想问一句,为什么发展目标一定要锁住大城市呢?
我的建议是,二线以下到十八线小县城,到处都可以赚钱。全部扎堆在大城市,一边负债,一边交租,一边创业,从事着内容高度重合或相似、相近的行业,不“内卷”才怪!
市场份额的盘子就那么大,一大堆人去抢肉吃,有几个能吃上“肉”的?能吃“饱”呢?不饿死就不错了。

易白:人生修炼没有捷径和逃避,即便自杀灵魂也无法摆脱苦难的束缚
我到小县城走了一圈,就看见诸多大城市没有的空缺,还有廉价的商铺租金,还有找不到人的企业、工厂,还有很多大城市没有的餐饮等等,还有很多“空白”是没人去竞争和开发的。
这些“空白”到底适合什么人、什么项目也要因人而异,建议勤快点,多跑腿,自己多去考察调研。
闭门不出刷手机,从网络上学习了解到的投机项目、赚钱捷径或旁门左道,未必适合自己。搞不好很容易剑走偏锋,最后误入歧途,付出惨重代价。
就业创业建议要脚踏实地,切记好高骛远、贪大嫌小,只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将来的收获一定会有的,要相信“老天爷”不会亏待真诚和勤奋的人。从长远的良性发展来看,脚踏实地做人做事,才能真正走到最后。
最后我的建议,还是刚才文中那句话:“人生修炼没有捷径和逃避,即便自杀灵魂也无法摆脱苦难的束缚。”
这句话,就当写给那些在家躺平的,还有准备考编的朋友们共勉吧!
我们来到人世间走一遭不容易,是一次人生修炼,应当活得有尊严一点,也要更加努力一点,千万别轻易向命运低头,更别轻易向生活妥协。
即便残酷现实如同战场,战死沙场也好过当逃兵,命运往往喜欢羞辱举手投降的俘虏,只有强者才能赢得尊重,而“战死”沙场,至少还是个勇猛的战士,总比逃兵和俘虏强多了。
活着本质上,就是自我命运抗争的过程。命运偶尔捉弄人,生活经常考验人,人生之路还望路人且行且珍惜。
2023年4月11日
草就于 雅安
最后还是老规矩,文末附歌曲共勉

歌曲《蚁人宣告》歌词页